集装箱运输的前世今生
来源:登车桥 发布时间:2024-07-18 10:18:22
产品详细描述:
集装箱运输,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船只、车辆等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的一种高效率运输方式,具有装卸速度快、货损货差小、运费相比来说较低,通过水公铁多式联运,能实现“门到门”运输。
提起集装箱运输,人们首先就会想到那些能装载几千个甚至上万个集装箱的、像一座小山一样在海上快速航行的集装箱运输船。是的,集装箱水运是当前集装箱运输业中最普及的模式。但是,最早出现的集装箱运输却并不是轮船,而是铁路。
集装箱运输的鼻祖,1801年出现于英国,英国人詹姆斯·安德森博士首先提出将货物装入集装箱进行运输的构想。1845年英国铁路曾使用载货车厢互相交换的方式,视车厢为集装箱,使集装箱运输的构想得到初步应用。19世纪中叶,在英国的兰开夏已出现运输棉纱、棉布的一种带活动框架的载货工具,这是集装箱的雏形。1853,年美国铁路公司开始办理集装箱运输,但由于各部门使用的箱型不同,管理分散,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886年,德国慢慢的出现集装箱公铁联运,这在当时是一种十分先进的运输方式。1928年,欧洲各大铁路公司签订集装箱运输和集装箱交换协议,开始大规模实行集装箱铁路运输。1940年,英国大陆集装箱服务公司开始把集装箱由陆运扩大到海运,在爱尔兰海域完成了第一次集装箱水陆联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为了安全、迅速而简便地输送散装的军用物资,大量采用集装箱运输,不过当时并没有专门的集装箱运输船,只是在普通杂货船上腾出一定的舱位,用来存放集装箱。如美国泛大西洋轮船公司曾在一艘货船的甲板上设置了能装16个集装箱的平台,用于运输集装箱。
1957年世界第一艘全集装箱船——“盖脱威城”号投入运营,可装载226个集装箱
直到1956年,美国将一艘油轮改装为“理想-X“号集装箱运输船,装载58只集装箱和15000吨原油,开辟了世界上第一条集装箱运输航线——纽约至休斯敦航线年,一艘全集装箱船盖特威城号装载226个集装箱在美国投入营运。使用实践证明,与同吨位的杂货船相比,“盖特威城”号装卸时间由7天缩短至15个小时,装卸成本减少约70%到80%,从而极大的加快了船舶周转,提高了利用率。
1962年,美国海陆运输公司(前身是美国泛大西洋轮船公司)建成了世界第一艘专用集装箱运输船“伊丽莎白港”号,并于同年投入马来西亚航线,成为该地区装卸效率最高的船舶。
随着集装箱运输的持续不断的发展,集装箱规格标准化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各国早期使用的几乎都是铁路集装箱,规格不一、品种繁多,给国际集装箱运输造成一定的困难。为此,从上世纪60年代末,国际标准化组织经过调查,统一制定并公布了集装箱的规格标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集装箱有10英尺、20英尺、30英尺、35英尺、40英尺等几种,其中20英尺的用量最为普遍,被称为“标准箱”。集装箱的种类也由最初的杂货集装箱,发展到冷藏、框架、牲畜、油罐、平台、保温等多种类型,并出现了一些特种用途的集装箱船,如冷藏、保温等船型。
1966年,美国航运公司开辟了美国到英国、荷兰、比利时的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经过十几年的航运实践,集装箱运输的优势得到了世界航运界的普遍公认,集装箱运输班轮航线逐步遍及全球,一批以德国汉堡、荷兰鹿特丹、中国香港、台湾高雄、新加坡、美国洛杉矶等为代表的世界级集装箱港口相继出现。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世界贸易一体化,集装箱运输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至2018年,全球运营的、装载14000标准箱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就有451艘,除此以外还有129艘处于订单状态。与此同时,世界集装箱船的最大吨位、航速也不断被打破,目前世界上最大集装箱船,是韩国大宇造船与海洋工程公司,为韩国最大航运公司现代商船建造的集装箱船Algeciras号。据报道,该船长为400米,初始设计装载量为23964个集装箱。
与普通杂货船相比,集装箱轮是一种全新概念的船。它没有内部甲板,机舱设在船尾,船体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一座庞大的仓库,船舱用垂直导轨分为小舱,集装箱顺着这些导轨下舱,同时定位,当船在海上遇到恶劣天气时,它们能牢牢地固定住集装箱。因为集装箱都是金属制成,而且是密封的,里面的货物不会受雨水或海水的侵蚀。由于集装箱船多用于班轮航线,对准点率要求很高,因此这类船舶航速很高,大多数都会达到20节以上,个别的甚至超过30节,相当于每小时55公里。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集装箱运输起步稍晚。1973年4月,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中国外贸运输总公司与日本新和海运、日新仓库两公司达成“在中日航线的杂货班轮上使用小型集装箱,在我国上海、天津和日本大阪、神户、横滨之间开展试运”的协议。
1973年9月末,日本新和海运派船运来空箱并在上海港装箱。同年10月,天津港开始接卸第一条船,标志了我国海上集装箱运输真正开始启动。20世纪70年代后期,上海港机厂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集装箱码头岸桥。1978年9月,我国远洋公司“平乡城”号半集装箱船装载162个集装箱从上海开航,开通了我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运输班轮航线——上海至澳大利亚集装箱班轮航线。
1980年1月,上海港成立国际集装箱运输公司,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集装箱运输公司。1981年1月1日,我国大陆第一座专用集装箱码头——天津港第三港池21号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同年,我国为新加坡承建的两艘700标准箱运输船交付船东,分别命名为“海皇碧玉”号和“海皇绿玉”号,这是中国建造的首批集装箱运输船。
随着我国造船及配套工业的发展,造船水准不断提升,各种吨位的集装箱船不断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成为全世界此类船舶的主要供应国之一。
2007年9月8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艘8530箱超大型集装箱船在上海交付,这艘名为“新亚洲”号的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在高科技船舶设计建造领域的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成为继韩国、日本、丹麦后第四个能自主设计、建造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国家。
2013年,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控股的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与中船航运租赁公司签订了3艘16000标准箱、世界第七代集装箱船的建造合同,这是当时国内承接的最大集装箱船,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从此跨入世界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的先进行列。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包括集装箱、集装箱装卸机械、集装箱船舶的制造和出口,到大吨位集装箱码头的建造,集装箱远洋船队的建立以及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等方面,都已确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有文章分析,称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为集装箱试运阶段,70年代为港口正式开办集装箱运输阶段,80年代为世界主要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航线年代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向航线两端的内地延伸,内陆运输系统日臻完善。
与航运、航空运输业相比,铁路具有全天候、运量大、运距长、运价低、安全环保等优势,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为实行方便、快捷的公铁联运提供了机遇。当集装箱船到达港口时,除到达港所在地区和近距离的集装箱可由汽车输送外,运程较远的集装箱则组织集装箱转运列车运送,这种运输形式对于加快集装箱货运速度及集装箱周转速度,加快港口的集疏运输有非常大作用,已经在现代物流和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中取得了无法替代的地位。早在1965年11月,英国开始在伦敦和格拉斯哥之间编开了集装箱定期直达列车。这种列车定点、定线、定期、固定车底,循环运行于两个基地站间,不需重新编组,因此运行速度快、效率高。此后,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爱尔兰、丹麦、西班牙、民主德国和波兰等国铁路也相继编开了这种列车。目前,我国著名的“中欧班列”集装箱化率也很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集装箱运输开始在我国航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中得到愈来愈普遍的应用。中国铁路业从1955年开始尝试集装箱运输,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早期发展缓慢。为适应运输市场发展的需求,2003年底,铁道部组建了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加快了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和装备现代化步伐,同时积极组织开行集装箱班列,还成功开发了牛奶、轿车集装箱等特种货物班列。
与此同时,国际班列也日渐增长,先后建立了中国至乌兰巴托、阿拉木图、芬兰、乌兹别克、法兰克福、莫斯科等众多国家的集装箱班列,并以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为契机,组织开行了北京至上海双层集装箱班列等。至2004年,铁路共发送集装箱311.2万标准箱、5952万吨,包括双层集装箱、特种箱、国际班箱在内的集装箱班列6758列,其中国际箱班列占36%。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渝新欧国际铁路)成功开行后,成都、郑州、武汉、苏州、广州等城市也陆续开行了去往欧洲的集装箱班列。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0年来,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由最初不到20列发展到2020年的1.24万列,年均增速达108%,累计开行达3.36万列,运送集装箱近300万标箱,运送货物货值超过1600亿美元。随着我们国家高速铁路网的形成和一批大能力通道的建成通车,中国铁路势必将为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运力支持。(本文图片均来自互联网)